找到相关内容2043篇,用时29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树菩萨“中观”简介

      龙树主张是“诸法实相论”。在对于事物认识问题上,有部认为,一切法自体是永恒存在,只是它作用起,要依借于因缘。龙树则与此相反,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现象。没有常住不变、单独存在自体。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,林只是个假名,除众木外,别无自体。无自体也叫做“无自性”。所以龙树说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中观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2234497324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"无常"?

    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,所以叫做"行"。这个字本身就包含了无常意义。"生灭"二字,实际上包括着"、异、灭"三字或"、住、异、灭"四字。这里每个字表示着一种相状:一个现象起叫做"";当它存在着作用时候叫做"住";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"异";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82810693.html
  • 祈竹仁波切答:修禅定作用是甚么?它可以令我成佛吗?要多久才能成就禅定?

    祈竹仁波切答:如果没有禅定成就,显乘上大证悟是无法,密乘上起与圆满次第之证悟亦无法成就。禅定就好比一个容器,可以受持所有佛法于内。如果要得到解脱,我们需要成就出离心及空性证悟,但要证空就必须配合禅定及观察修二者。只修禅定并不能令你成佛。禅定只是有助于我们成就佛境一项工具,并非单靠它就足以成佛。要成就佛境,最重要是具备出离心、菩提心及正见,三者缺一不可。如果没有出离心,则所修禅定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045213021.html
  • 无常

    而且还认为有其发展过程,可分为四个连续相承阶段或呈现为四种相状,所谓“四相迁流”,即、住、异、灭,一种现象起称,事物或现象形成后有其相对稳定性称住,在相对稳定中又无时不在变异称异,现象消灭称灭。任何事物和现象在一刹那中都具有、住、异、灭四相。但有时又将无常分为:1、众生无常。谓人生都是无常,终归要变化以至于消灭;2、世界无常。谓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无常,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迁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243209.html
  • 感受(Vedana)在内观重要性

    ),而身体上所有受都因触(phassa)而起,并且终将灭去。 当身体上经验到令人不适接触时,会产生讨厌、苦恼、痛苦、悲伤、折磨等不愉快感受。一般人在面对这种经验时,会变得忧伤、烦躁与错乱。而...同时,却又渴望着一个没有不愉悦感受幻境,他沉醉在这样幻境中,并因此越陷越深。愚者一方面为各种不愉悦感受所苦,另一方面对心中种种感官欲望,却又如此爱乐与饥渴,这是多么可怜啊!当人经验到不愉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71443742.html
  • 佛陀喜悦

    正念。然后,你将洞彻快乐和不快乐起,也不会跟随它们。了解所有状况都是无常、苦和空。学习冷静,在这样平静中将会产生佛陀「真正喜悦」。 ...如果一切都是无常、苦(不圆满)、无我,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?一个注视著一条川流不息河水的人,如果不希望河水流动,不希望它照著它本然不断地改变,他必将痛苦不已。另外一个人了解河流本质是不断地改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0844844.html
  • 十二因缘观

    灭门未介绍出来。   所谓十二缘起流转门,已如前章所述,谓我人生死流转,皆不出这十二有支,就是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,生缘老死。这十二支,皆由因缘果,因故果生。一切有情,三世轮回,皆不出这十二有支。   十二有支,是生死流转根本,若断绝生死流转,须于还灭门中觉悟。既知十二因缘,三世因果,皆起于一念无明,然无明性空,无常无我...

    于凌波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956778.html
  • 五蕴论——原始佛教哲学理论基础

      五蕴论——原始佛教哲学理论基础   “五蕴”也译作“五阴”,即色(地水火风四种原素及其所造一切,相当于物质)、受、想、行(意志、意向)、识。佛教把它们看作是构成世界万物和众生五种因素。认为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聚合,又在一定条件下离散,因此众生(聚)灭(散)无常。既然众生和一切事物无非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,那么,它们就没有常住不变实体或规定性。生命体生灭无常,无常给人带来种种痛苦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4760137.html
  • 放下修行中虚荣

    老想做最好,凡事尽心努力过,无可怨无可悔;言语真诚随自然。 放下,才有广阔胸怀去容纳好和不好;放下,才有清醒大脑保持平静心态;放下,才没有我慢心起…… ... [转]放下修行中虚荣 放下修行时间,时间长短不代表一个人智慧; 放下诵读得滚瓜烂熟经文,读经多少不代表一个人修行境界; 放下自以为是修行经验之谈,成就佛道方法如恒河沙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075372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诸行无常?

    意思,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,所以叫做“行”。这个字本身就包含了无常意义。“生灭”二字,实际上包括着“、异、灭”三字或“、住、异、灭”四字。这里每个字表示着一种相状:一个现象起叫做“”;当它存在着作用时候叫做“住”;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1277659.html